关于流行歌曲最初的记忆,是只有几岁的我,父母深夜在店里播放购买的ktv唱机,灯球闪烁,陈奕迅的十年,老鼠爱大米音乐随之响起。
我的哥哥在我小学阶段,有一个oppo的MP3,他在MP3里分了星期一到星期天7个文件夹。也就是说,今天是星期几他就会听星期几文件夹里的歌曲。这个MP3,给我带来了孤独患者,说谎,晴天,以父之名,回到过去,还有记不起名字的英文歌。我记得他把孤独患者拼接了多次,以至于后来我上网听孤独患者唱完一遍就结束还感到奇怪。我记得睡前边听MP3边入睡,以父之名前奏一响,我就觉得害怕,恐怖。
后来我有了自己的MP3,学会在网络上下载想听的音乐,和小学同学互相交换歌单。张杰,周杰伦,陈奕迅。充斥着小学。初中阶段,更多和女生的接触,林宥嘉,王菲,陈奕迅,这些抒情歌,苦情歌,细腻情感迸发,残酷月光,爱情转移,执迷不悟,刺激着哺育着我幼小心灵。跟着同学去了ktv,听到大家都在唱港台流行歌,最佳损友,遥远的她,月半小夜曲,情歌王。真是奇怪啊,为什么那时候每次去KTV,一群初中生都会唱这些粤语歌呢。从那时候起,我发现林宥嘉的残酷月光非常适合我唱.今年2023年过年后,约了以前总是一起唱歌的初中同学去ktv,我再次唱起残酷月光,他说:“都想起来了”。听到他唱起许嵩,我说:”回到了过去”。
高中阶段,歌曲上的丰富,得益于虾米这个APP,还有和女生交换歌单。田馥甄、朴树、薛之谦、李荣浩、赵雷,许巍、周杰伦都充斥着我上下学的路途,以及深夜陪伴我书写。那个女生用纸张给我写的很多她喜欢的英文歌曲,我都很难想起歌曲的名称了,很惭愧,不过前奏一响,我就能忆起当时的感受,当时的她。
上大学,听歌就变得私密许多,与人交流最近听什么歌的契机也少了很多很多。我开始听华晨宇,西楼,rap,乐队的歌曲。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一年的夏天,乐队的夏天这档节目,我认识了新裤子、旅行团、九连真人,看到海龟先生才知道高中一直听的“男孩别哭”是他们的作品。乐队的夏天第二季,五条人的“阿珍与阿强”就像海龟先生,在我的眼前又一次对应起来。还有一些越听越上头的乐队:重塑雕像的权利、福禄寿、达闻西、康姆士、后海大鲨鱼。
我从这时候觉得,乐队的歌曲比我之前听的所有流行歌曲,更富有生命力,更富有真挚的感情。
这两年反复听,反复被感动的乐队歌曲:
歌曲对我的意义:它们是我记忆和情感的容器。每听一次,我就把当下的感受存放在这一首首歌曲里。未来的某一天,那一首歌响起,我瞬间就能想起当时发生的一件件事。开心也好,伤心也罢。情绪,就被音乐誊抄在我耳朵里的某个角落,好像在我耳朵里长了一个记忆痒包,听到对应的音乐,不是让我挠,而是刺激我想起一些事。
音乐不需要解释,不需要翻译。
听。